万亿泉州再“拼”新高度 工业倍增擂响高质量发展战鼓

时间:2025-07-02 09:59:00

开栏语

工业是高质量发展的脊梁与硬支撑。

今年以来,泉州将“大抓工业、齐抓工业”作为引领工程,汇聚强大合力,工业经济“压舱石”“顶梁柱”作用日益凸显。

当前,全市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全力大拼经济、大抓发展,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扎实推进重点工业企业倍增行动,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市。

即日起,泉州晚报开设“重点工业企业倍增行动”专栏,聚焦各县(市、区)领导挂钩服务重点工业企业的创新做法与亮点成效,全景展现泉州推进重点工业企业倍增行动的生动实践,推动各地互学互鉴、比学赶超。

去年GDP超1.3万亿元、增速领跑全国万亿城市的泉州,正将刻入骨髓的“爱拼敢赢”基因,转化为推动工业质与量“双倍增”的强劲引擎。

今年年初,聚焦省委“奋勇争先、再上台阶”要求,泉州全面启动重点工业企业倍增行动。最新数据印证了坚实基础:1—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九大千亿制造业全线飘红,工业投资劲增23.4%,为工业经济稳健前行注入澎湃动力。

复杂变局下,韧性何来?答案就在“拼”字! 以重点工业企业挂钩服务机制为纽带,市、县领导带头,脚步丈量2287家次企业;554件急难愁盼,超90%高效办结——这场年初掀起的“服务革命”,正打通产业倍增的关键脉络。其背后,是泉州围绕“四链融合”绘就的清晰“作战图”,是梯度培育、靶向施策全域“开花”的精准攻坚,更是万千企业追“智”逐“新”、链式协同“拔节生长”的生动实践。

福建省弘扬“晋江经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

作为“晋江经验”发祥地,泉州战鼓再擂——以“拼”的昂扬姿态,锁定未来五年企业数量与质量“双倍增”目标,在万亿级新起点上奋力攀登高质量发展新高度。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黄文珍 陈云青 魏晓芳 邱和军

绘就倍增“作战图”:“四链融合”强引擎 梯度培育促跃升

从一双鞋、一件衣服、一片纸、一个水龙头起步,泉州民营经济在“晋江经验”指引下,已培育出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等九大千亿制造业产业集群,汇聚工业企业超7000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超7000家。

面对全球经济变局,泉州以重点工业企业倍增行动破局,旨在经济新常态下巩固优势、激发动能。如何实现五年内量质齐飞,让企业吃下“定心丸”?泉州的解题思路清晰坚定:

——分层培育,构建“金字塔”梯度发展格局。市级紧盯“塔尖”企业,通过市、县两级领导挂钩、市直部门包片等方式,“点对点”精准服务,打造链主企业矩阵;县(市、区)聚焦“塔身”“塔基”企业,构建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形成“大企业建生态、中企业强筋骨、小企业快成长”梯度发展格局。

——分类施策,打造“靶向式”精准服务模式。以“规模分层、行业分类”为施策方向,针对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微企业不同规模,以及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不同赛道企业需求,通过“滴灌式”资源配置和“靶向化”服务升级,确保政策红利精准触达、适配有效。

——分步突破,实施“阶梯式”战略跃升路径。按照“一年筑基突破、三年攻坚提质、五年倍增跃升”节奏,分设3个阶梯突破路径,实现全市重点工业企业从数量规模倍增向质量价值倍增阶梯式跃升。

九牧厨卫智能车间内(泉州晚报社资料图)

产业倍增“作战图”一经绘就,“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干部”的企业帮扶“大会战”迅速打响。2月5日,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市委、市政府出台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重点工业企业挂钩服务机制,市四套班子领导密集下沉一线。市委主要领导带队先后走访调研安踏集团等重点工业企业,现场协调解决项目建设、招商政策、增资扩产等存在的困难问题,强调要围绕增资扩产、招商引资、纾困解难、对接资源和争取政策等领域,以更好的要素保障和发展环境,服务企业发展。市政府主要领导前往九牧厨卫等挂钩企业,现场协调交办以旧换新政策落实及用地要素保障等问题,强调要加大一线办公力度,主动靠前服务,拿出实招硬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相关县(市、区)同时安排县级领导对应市领导挂钩服务企业,按照一级带一级的要求,形成大抓工业、齐抓工业的鲜明导向和强大合力。

福建极利水性超纤绒建设项目竣工(泉州晚报社资料图)

这场始于今年年初的“服务革命”,正以燎原之势席卷泉州大地,助力打通产业倍增的“任督二脉”。车间成为政企沟通的“圆桌”,让问题解决在一线、政策落实在一线:从拿地开工到主体竣工试投产仅用数月时间,这是福建极利水性超纤绒建设项目创造的又一“泉州速度”;面对企业增资扩产需求,服务专班多方协调,帮助福建科立讯通信有限公司租赁到1700多平方米的厂房,助力企业突破发展边界;工业倍增政策“大礼包”让泉州千品千艺有限公司轻装上阵,将更多资金“弹药”投入到设备更新当中。“工业倍增行动有力地提振了我们的发展信心。”福建省海佳集团总经理林玉科说,出海拓市场是他们今年的重中之重,“预计今年出口额将比去年增长2亿到3亿元。”

攻坚行动全域“开花”:政策“组合拳”发力 因地制宜激活力

县域是“倍增行动”的主战场。今年以来,以“专班推进、清单管理、闭环服务”为抓手,各县(市、区)因地制宜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实施方案”破土而出,将问企于需的服务触角延伸到生产一线,以务实作风拼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政策“组合拳”,打响工业倍增“发令枪”。晋江市聚焦规上工业企业,组织开展企业分布情况、成长潜力和产业空间承载能力等调查摸底,建立重点工业企业培育库,并在出台《晋江市重点工业企业倍增行动方案》基础上,结合新一轮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修订,出台重点工业企业产值首超分档奖励条款。洛江区锚定“智造洛江”目标,以实施重点工业企业倍增行动为抓手,打出政策“组合拳”,细化落实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32条”政策措施,实现工业经济量质齐升。永春县围绕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目标,新出台22条鼓励支持工业企业发展措施,从智改数转、强企培育、专精特新发展等维度,全方位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技改“攻坚战”,激活产业攀升“新引擎”。紧盯泉州市获批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契机,安溪县出台《安溪县重点工业企业倍增行动方案》,在全县范围择优筛选100家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并从用电用气、技改投入、技术攻坚等方面制定14条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拿出“真金白银”助力企业发展。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实施增资扩产专项行动,强化链条招商,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同时在上海设立科创飞地,探索“双基地、双身份、双培养、双实践”人才培育模式,创新“候鸟工程师”循环引才机制,实现人才“研发在上海、创业在泉州”的柔性流动。

组专班搭平台,优化营商环境“软土壤”。南安市围绕3个“51”培育计划和“四维协同”培育生态,针对头部、腰部、尾部及潜力企业分类施策,推出24项精准措施,共同构建“头部引领、腰部支撑、尾部储备、升规育苗”的企业梯队培育发展格局。今年以来,南安梯队培育体系初显成效:1—5月,该市累计产值超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达288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7家。台商区建立领导挂钩机制,对52家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实行“点对点”服务,搭建“学术+产业”平台,组织企业家参与北京大学研修班,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石狮市紧抓产业链和市场集聚区提升两条路径,打造“采购全球化、生产智能化、服务生态化”的供应链体系,落地圆通福建总部、韵达福建总部等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项目。

拓展招商版图,为工业倍增注入“新动能”。丰泽区设立5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投资长扬科技等项目,带动签约优必选人形机器人等56个项目,总投资534.7亿元。德化县梳理产业链图谱,瞄准长三角等先进地区,积极引进工业项目,上游引入投资70亿元的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德化园)项目等,中游引入投资17亿元的广智创新(德化)陶瓷先进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等,下游引入投资1.2亿元的慢城直播电商中心等,推动产业链条迈向新高度。

工业雨林拔节生长:智造裂变扩能级 链式孵化育强企

企业是“倍增行动”的落脚点。政府有为、企业敢为,泉州锚定智改数转、科技创新、载体支撑等实施路径,在奋进的战鼓声中,一家家重点工业企业正涌动着增资扩产、实干争先的拼搏热潮。

追“智”逐“新”,成为泉州产业跃升的关键路径。在安踏数智一体化产业园二期,轻载堆垛机、多层穿梭车、机器人等先进自动化物流设备精准作业,实现从“人找货”到“货找人”的革命性转变。近年来,安踏通过数智化生产系统和智能化改造,将产品研发、设计,到生产过程管理和运营维护等全价值链串联,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如今,占地206亩、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的安踏全球智慧创新产业园建设正酣,成为安踏持续深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一步。在茶产业领域,八马茶业连续15年稳居安溪铁观音全国销量榜首,成功秘诀在于其精心打造的智慧茶园、超级工厂和数字化运营体系,构建起全链条茶业新质生产力。

晋江安踏全球智慧创新产业园工地(泉州晚报社资料图)

以创新研发为翼,泉企正跨越重洋,开拓更广阔的天地。作为国内领先的科学运动服务商,舒华体育秉承“高创新产品是企业的生命线”发展理念,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已斩获国家专利技术近400项,主导、参与40余项国际及团体标准制定。2024年,舒华国际业务成功进军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新增客户超40个,今年还将开设第一家海外公司,持续拓展国际市场渠道。老牌企业泉工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制砖机械领域实现华丽转身,成为“智能工厂标杆”。该企业董事长傅炳煌表示,通过持续的技术改造赋能新产品研发,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今年企业产值较去年同期增长30%。

园区载体为企业增资扩产筑牢根基,有效拓宽产业发展边界。福建春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正式入驻安溪县龙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今年4月部分投产,全面投产后预计今年产值可突破1亿元。“安溪的‘倍增计划’让企业享受到技改贷、工厂用电补助、省级‘专精特新’奖励等福利。”该企业董事长赖德荣说,这给予企业增资扩产极大的信心。

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是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关键。在南安奥飞智能卫浴产业园,从原材料筛选到毛坯壳体打磨,从铸造到组装,一个个环节紧密相连,实现了“上下楼即是上下游,左右邻就是产业链”。园区以九牧集团为“链主”,招引上下游企业350家,产业集聚度从32%提升到83%,龙头企业本地配套率从35%提升到85%。“多亏了九牧这个‘领头羊’,让我们这些上下游企业也尝到了‘甜头’。”为九牧提供电子和智能组件产品的链员企业锐洁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参与九牧集团供应链质量赋能项目,企业的品质异常批次不良率下降35.45%,为公司开拓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福建阳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泉州晚报社资料图)

眼下,一个个工业项目“拔节生长”“拉弓满弦”。福建阳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30亿元的竹纤维全生物降解材料生产线项目一期一阶段已全面投产;中化东大(泉州)有限公司投资10.24亿元的24万吨/年聚醚多元醇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时10个月,刷新国内化工新材料行业建设速度……项目建设的加速度、技术创新的驱动力、产业协同的聚变效应,正汇聚成泉州工业经济向更高能级跃升的澎湃动能。万亿之城的新征程上,“倍增行动”的战鼓声,正与万千企业增资扩产的机器轰鸣声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