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5日的肃南皇城草原,晨露还挂在草叶上,石佛崖片区已响起机器嗡鸣。林草技术员手持喷药设备示范操作,牧民们紧随其后分片作业,药剂细密地喷洒在狼毒花丛中——这片1.35万亩的草场,正经历着“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修复的精细治理。
盛夏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夏日塔拉草原的绿浪与赛汗塔拉的花海交织成画,但潜藏的生态考题正待作答:狼毒花借花期扩张领地,蝗虫幼虫在草丛中加速繁衍。“这时候动手,事半功倍!”肃南县林草局工程师指着作业图解释,2000余名身着迷彩服的牧民组成修复大军,按“技术人员包片、牧民小组包块”模式,在160多万亩工程区同步推进“四步疗法”:无人机先扫蝗情,地面团队再喷药除毒草,紧接着喷施叶面肥恢复地力,最后补播披碱草等乡土草种。
从康乐镇的沙化草场治理到皇城镇的湿地修复,这场攻坚战处处透着科学密码。用GIS系统划定治理单元,依据土壤检测数据定制修复方案,甚至连喷药时间都选在害虫活动最频繁的清晨。
近年来,肃南县以“三北”工程六期为契机,把“管住山、育好林、护住草、治住沙”的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通过“技术+人力”的组合拳,不仅让退化草场的植被盖度提升至85%以上,更探索出“生态修复+牧民增收”的双赢路径。(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王将 毛杰 廉宗鹏 杜永安 摄影报道)






来源:新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