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基因 生生不息

时间:2025-07-03 12:37:00

珠江三角洲腹地,一座沉睡5000万年的古火山静静俯瞰着纵横交错的河网。西樵山火山岩铸就的岭南水网骨架,与宋代桑园围水利工程共同勾勒出一幅“山水相依”的壮阔画卷。

在南海,龙舟从来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它流淌在纵横交错的水网间,镌刻在宗族祠堂的记忆里,更深深融入了这座岭南水乡的血脉。

千百年来,龙舟竞渡从最初的渔猎活动,演变为凝聚乡情的民俗盛事,再升华为“敢为人先、团结奋进、勇立潮头”的城市精神。这种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正是南海龙舟基因生生不息的最好见证。

盐步老龙起龙仪式

从5000万年前西樵山古火山喷发塑造的岭南水网骨架,到宋代桑园围水利工程构建的灌溉体系,再到当代智能龙舟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南海龙超的基因里刻写着适应、创新与传承的密码,使其在千年演变中始终保持着澎湃动力。

水脉基因:千涌织就的龙舟母体

珠江西岸的每一条河涌都是龙舟的脐带,南海地处西江、北江下游,拥有北村、官山等八大水系,在1071.8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899条水脉编织出龙舟文明的胎盘。85%的村落沿河而筑,八大水系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龙舟竞技的天然赛道。

北村水道的粼粼波光中,倒映着龙舟健儿们训练的身影;官山涌的潺潺流水里,回荡着“一船鼓点去,一船荣耀归”的现代传奇。

从桑园围的古老堤岸到千灯湖的现代水道,南海人用龙舟丈量着每一寸水域,让“上善若水”的哲思在每一记划桨中延续。

西樵山上,极目眺望,桑基鱼塘尽收眼底。南海融媒记者/章佳琳 摄

自然基因:火山与河网孕育的龙舟血脉

南海龙超的根基,首先深植于这片土地独特的地理环境。西樵山作为华南最年轻的古火山,在5000万年前的喷发中塑造了珠江西岸的台地与河网体系,形成了“七山二水一分田”的独特地貌。

密集的水系不仅催生了早期的舟楫文明——西樵山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独木舟残件便是明证,更决定了南海龙舟的独特形制。窄舷、深舱、燕尾舵的设计,正是为了适应曲折湍急的河涌环境,而叠滘“龙船漂移”的绝技,更是对狭窄水道的极致回应。这种因自然而生的适应性,成为南海龙超最原始的基因。

水利基因:桑园围灌溉出的龙舟文明

如果说火山塑造了龙舟的“形”,那么桑园围则赋予了龙舟的“魂”。这座始建于北宋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以68公里的堤围串联起南海18个村落,形成了“河涌为脉、闸窦为节”的水利社会。

龙舟竞渡最早的文献记载便出现在南宋绍兴年间桑园围扩建之后,而明清时期桑园围的118处闸窦中,76处设有专用龙舟坞,足见水利与龙舟的共生关系。“开闸试龙”的古老仪式,更是将水利工程与龙舟文化紧密绑定,使龙舟不仅是竞渡工具,更成为维系社区、调节水系的活态遗产。

文化基因:从祭祀仪式到社区认同

南海龙超的生命力,还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明代《龙船经》记载的造船技艺、清代《端阳竞渡图》描绘的十二种赛制,以及至今仍在传承的“龙船采青”“起龙咒”等仪式,无不体现着龙舟作为精神载体的功能。

盐步老龙593年的历史、九江双孖金龙的“鱼鳞接驳”工艺,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集体记忆的延续。龙舟竞渡早已超越单纯的体育竞技,成为凝聚村落认同、强化社会纽带的重要活动,这种文化认同感,是南海龙超生生不息的核心动力。

龙舟竞渡千帆发,一水一景各风华——九江古礼启新章,叠滘险湾竞漂移,西樵云峰映游龙,大沥老龙叙情长,丹灶百舸炼同心,沥桂同舟淬华章。百舸争流处,尽是岭南水韵澎湃回响。

九江二月二“龙抬头”——赓续龙舟文脉

作为全国首个“中国龙舟名镇”,每年“二月二”,九江以起龙、采青、会阿契、食龙船饭等完整古礼,赓续龙舟文脉。今年全国龙舟大联动佛山F3龙舟超级联赛在九江镇启动,吸引来自全国各地及九江片区共26支龙舟队参加;5月1日,F3佛山龙超赛暨“沙头商会杯”,超百支龙舟队伍上演30公里“水上马拉松”。

沥桂龙舟赛。南海融媒记者/方智恒 摄

桂城叠滘龙船漂移——水上“速度与激情”

在桂城叠滘,独特水乡地形造就独一无二的龙船漂移赛事。赛道“水网九曲十三弯”,有S形、C形、L形等弯道。长达25米的龙船,载着四五十位壮汉,在平均宽度近6米的河道中,如同高速赛车般漂移入弯。

西樵半山扒龙船——别具一格的竞渡

“半山扒龙船”是西樵山独有的民俗活动。此俗源于明嘉靖年间,1980年6月,中断逾百年之久的“半山扒龙船”再现西樵山天湖,盛况空前。今时盛会,既有“群龙戏水”的古韵巡游,亦有十二人小龙舟疾速折返、五人龙舟绕标飞驰的竞技比拼,传统与活力在山光水色间交融。

大沥盐步老龙——老龙浮水印记

明朝万历年间赛舟结契,大沥盐步与广州泮塘结为“契爷契仔”。每年端午,老龙簪红挂彩,盛装游弋三河,探访“契仔”;翌日,泮塘龙舟必深情回访,盐步则以地道秋茄相赠。

九江双蒸2024南海龙舟超级联赛总决赛现场。南海融媒记者/章佳琳 摄

丹灶五人龙舟赛——全民参与狂欢

丹灶五人龙舟赛,堪称全民狂欢盛事。百条赛龙齐发北江,角逐“龙王”桂冠。约十八公里赛程,需绕一大圈、五小圈,历时近两小时。选手齐桨破浪,扁舟如离弦之箭。这不仅是对体能与技巧的严苛考验,更是团队协作精神的淋漓展现,气势如虹。

沥桂竞渡——文化融合盛典

当争夺“龙王”的鼓角争鸣,沥桂两地便在水上同频共振。政府、企业、村镇同心共建,百支劲旅逐浪两岸水道,气势如虹。历经十载淬炼,赛事早已升华为区域文化深度交融的生动符号。它不仅点燃了城市活力,更让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岭南水乡的激情脉动。

里水锦龙盛会——千舟竞艳水云间

金秋时节,里水河畔云锦霓裳。百年锦龙盛会,以龙船饭香引万人空巷,千舟披彩巡游,如长虹卧波;百舸竞艳争流,似星雨坠江。鼓点摇动水纹,桨影搅碎天光,水上蛟龙斗艳,岸上人海欢腾。

佛山市龙舟说唱非遗传承人梁成坡与学生在户外进行龙舟说唱表演。

佛山南海作为中国龙舟文化的核心发源地之一,已构建起集制造研发、专业培训、赛事运营、文旅融合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形成独特的“体育+文化+经济”生态模式。

新业态:千年龙舟“划”向世界

从原材料供应、模具研发到高端制造,南海区已构建起完整的龙舟产业生态链,形成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市场布局。以纳德利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企业,不仅将研发制造的龙舟远销东南亚传统市场,更成功打入欧美高端赛事领域。

在纳德利龙舟文化基地,每年都有200多艘竞技龙舟从这里销往全球,这些龙舟的“足迹”海拔最高到过西藏拉萨,最远“打卡”了中非、埃及等国家;龙舟钥匙扣、龙头徽章等“爆款”文创产品不仅走进大众生活,还登上了巴黎卢浮宫的舞台,让世界感受南海龙舟文化的魅力。

新活力:赛事运营与IP打造

“为一场赛事奔赴一座城”正成为南海龙舟赛的真实写照。这项承载着岭南文化精髓的标志性赛事,通过专业化运营与IP价值深度挖掘,成功实现了从传统民俗活动到现象级体育IP的华丽转身。如今,南海已构建起覆盖村级、镇级、区级的三级赛事体系,让千年龙舟文化焕发出时代新活力。

叠滘龙船漂移。南海融媒记者/章佳琳 摄

站在新的发展节点,南海正全力推进国际龙舟运动中心和龙舟公园首期工程建设,通过办好全运会龙舟赛事、“南海龙超”等高水平赛事,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将“泼天流量”转化为“持久留量”,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体育文化新名片。

新体验:“冠军龙”的孵化基地

作为全国首个“龙舟名镇”的核心训练基地,九江龙舟训练基地构建了完善的硬件设施与人才培养体系。该基地拥有3个专业化训练场馆,总面积达2500平方米,涵盖2条15米宽、3000米长训练河涌,为运动员提供了优质的训练环境。同时,聘请了专业的导师和本地有经验的传统龙舟爱好者开展青少年培训工作,吸引国内外龙舟队伍前来交流学习与体验。

2010年,九江龙舟队代表国家参加了第16届广州亚运会,创造九江龙舟历史上的辉煌。自2008年至今,从这里走出去的“九江龙”,已在国内外赛事中累计夺得800余枚奖牌。

新场景:产业生态链的延伸

跨界创新为传统龙舟文化注入全新活力,让这项古老运动焕发现代魅力。南海区以龙舟运动为纽带,通过“南海龙舟超级联赛”这一全年性赛事IP,创新打造多元文旅融合场景:与南海大地艺术节联袂呈现文化盛宴,与啤酒节、美食节碰撞出味觉狂欢,与音乐节、露营节共同演绎时尚生活。

2025年,南海区推出“跟着龙舟去旅行”主题计划,重点培育龙舟主题研学游、专业技能培训班、文化体验营等新业态,构建完整的龙舟文旅产业链。通过打造“一镇一主题”龙超文旅带,拓展全域龙舟美食版图、培育“龙舟人家”共享农宿等内容,将龙舟赛事与美食、购物、民俗表演等相结合,促进文化共享、全民同乐。

里水龙舟嘉年华上,小朋友体验纳德利的“划划龙”。

“南海龙超”IP蓝图:

龙舟+醒狮+舞龙,打造百亿文旅新生态!

图解佛山市南海区创新打造“南海龙超”品牌工作方案(2025-2030年)

【总体要求】

坚持“政府引领、市场运作、群众主体、民俗为本、全域联动”五大原则,构建“1+3+N”龙超发展体系(1个龙超IP,龙舟、醒狮、舞龙3大载体,N个延伸业态)

【战略目标】

到2030年,实现“四个一”战略目标:

全区7个镇(街道)实现龙超赛事全覆盖,年均举办龙超赛事超500场次,打造一个全国知名、国际有影响力的文化体育品牌;

开发龙超文创产品超100款,4A级以上景区实现龙超主题体验区全覆盖,构建一个涵盖赛事运营、文创开发、文旅服务的百亿产业集群;

建成3个以上龙超文化传承基地,292个村(社区)实现龙狮队伍全覆盖,推动青少年参与度提升至60%,培育一批非遗传承新生力量;

打造5个龙超重点村,拉动文旅消费年均增长15%以上,形成一套可复制推广的乡村振兴示范南海模式。

【四项重点工作】

一、实施品牌整合升级,构建全域赛事矩阵

1.打造“一核心两翼六支点”品牌体系

一核:以龙舟赛事为核心

两翼:以醒狮、舞龙赛事活动为两大支柱

六支点:龙舟赛由叠滘龙船漂移大赛(漂移赛)、九江龙舟冠军联赛(冠军赛)西樵半山扒龙船、里水锦龙盛会等镇(街道)特色龙舟赛事(全域赛)组成;醒狮、舞龙赛事活动由每年正月期间举办的新春狮会、生菜会等(龙狮会)、南狮狮团赛(狮团赛)、五一及十一期间举办的狮王争霸赛(狮王赛)组成

2、推动叠滘龙船漂移提质升级

A、成立“南海龙超”叠滘专项委员会

B、制定常态化运营方案

3、做强九江冠军联赛

举办“龙战”龙舟冠军联赛,全年设置10场以上分站赛,采用“分站赛积分累计制+决赛”模式,邀请国内外高水平队伍参赛

每月至少举办1次B级赛,面向业余爱好者开放

4、培育创新赛事生态体系

竞技类突出水陆双赛

文化类深挖非遗内涵

体验类注重全民参与

5、深化区域协同联动

二、延伸产业生态链条,挖掘经济增长潜力

1.打造“一镇一主题”龙超文旅带

2、建设南海国际龙舟运动中心

3、打造龙超主题爆款传播IP

4、拓展全域龙舟美食版图

5、培育“龙舟人家”共享农宿

三、推动乡村振兴赋能,激活基层发展动能

1、推动村居提质升级

2、创新社会治理

3、实施人才培育工程

四、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打造龙超品牌标杆

1、打造南海龙超频道

2、创新“第二现场”观赛体验

3、构建国际化传播体系

【今年“龙超”怎么干】

一、加快国际龙舟运动中心建设

确保10月前完成赛道主要工程,办好全运会龙舟赛事、“南海龙超”冠军赛总决赛等重大赛事

二、全域开展龙舟主题文旅商贸节庆活动

加快龙船里、棉二水塔街、盐步老龙1432等项目建设

精心组织下半年狮王争霸赛、狮山龙舟嘉年华、沥桂龙舟赛等活动

鼓励培育“龙舟人家”共享农宿

三、创新品牌宣传模式

联合南海融媒、广东广播电视南海分公司共建“南海龙超”全媒体频道

联动《雄狮少年》《龙舟少年》IP,开发系列主题文旅产品,拓宽品牌传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