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博物馆又成了热门打卡点,广东省博物馆的预约门票更是一票难求。旅游平台数据显示,7月中上旬,博物馆搜索量同比翻番。为了满足大家的观展需求,大湾区多家博物馆都开启了夜游模式。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2024年国内夜间旅游花费预计达1.91万亿元,同比增长21.7%。为助力文旅夜经济,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景区、文博场馆开放时间,通过多种方式做好夜间开放保障”。大湾区的多家博物馆推出了自己的夜间开放计划。
粤博之夜带你走入意大利宫廷生活,预约名额提高至1.9万个
7月18日晚,广东省博物馆迎来了“典雅之冠:18世纪意大利萨沃伊王朝的宫廷生活与艺术”展览开幕式暨博物馆之夜首场活动。

广东省博物馆的粤博之夜
当晚,以一场融合18世纪《春之声圆舞曲》舞蹈拉开序幕,舞者身着华丽服饰,以经典的旋转舞步再现欧洲宫廷盛景,瞬间将观众带入华彩宫廷的时代氛围。随后,现场演奏了意大利音乐家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四季》之《春》选段,悠扬的弦乐模仿自然之声,与展览中展现乡野风光的文物产生奇妙共鸣;中国民族乐器配合无声表演演绎的意大利民歌《重归苏莲托》,以琵琶的东方韵味碰撞那不勒斯的深情,成为“中意艺术对话”的点睛之笔;压轴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则以磅礴的气势收尾,与开场曲呼应,传递出对文明交流的美好期许。
据介绍,为最大限度满足公众参观需求,粤博在今年7月8日至8月31日延时开放。除闭馆日,每天延长开放1小时,周五延长3.5小时,开放时段同步合理增加观众预约名额,每周五入馆名额提高至1.9万人次,其他开放日提高至1.7万人次。粤博之夜第二场是“红棉之夜”南粤红色故事会,用《黄河壮歌》、《寒香清韵》、《铁骨丹心》、《铁军忠魂》、《星火传承》五幕原创情景剧,展现五位南粤革命先驱的澎湃时代。
“典雅之冠:18世纪意大利萨沃伊王朝的宫廷生活与艺术”展览,是国内首个聚焦萨沃伊王朝宫廷生活的展览,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广东省文物局指导,广东省博物馆主办,意大利都灵市政府、都灵博物馆基金会、都灵夫人宫古代艺术博物馆协办。展览将持续至10月19日。
展览汇集首次来华的166件/套意大利萨沃伊王室珍藏,展品涵盖钱币、画作、家具、服装、瓷器、银器、扇子等品类,分为“尊贵之城”“华彩宫廷”“东西对望”三大篇章,全面呈现18世纪萨沃伊王室的宫廷生活与艺术风尚,以及风靡欧洲的“中国风”潮流。展览还特别遴选广东省博物馆珍藏的外销艺术品,以“中国风”艺术向西方扩散的核心枢纽——广州口岸为视角,生动再现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盛况。

都灵夫人宫古代艺术博物馆藏的迈森瓷器厂饰有“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纹章的瓷器套件(部分)
在都灵夫人宫古代艺术博物馆藏的迈森瓷器厂饰有“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纹章的瓷器套件(部分)中,可以看到当年风靡欧洲的“中国风”潮流。这套瓷器是1725年波兰国王“强者”奥古斯都二世赠予撒丁国王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的约300件瓷器重礼中的一部分。每件器物均装饰有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盾徽、花押字和中国生活场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场景将东方描绘成迷人仙境,这种对“中国风”的追捧,伴随着当时欧洲对茶与巧克力等异域时尚饮品的消费热潮,印证了18世纪欧洲上层社会对东方文化的痴迷。
展览还展出波兰国王赠予外国君主最早且最隆重的国礼、都灵皇家金银器工坊制品、巴洛克晚期建筑大师菲利波·尤瓦拉和18世纪意大利最著名的舞台设计世家加利亚里家族的手稿等,见证萨沃伊王朝的权力与荣耀。此外,广东省博物馆近年新征藏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在广州定制的家族纹章瓷盘也在展览中首次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展区之内,创新打造了沉浸式多感官体验区,如数字光影建筑、戏剧角色穿越、宫廷扇语剪影、王室香氛秘境和经典纹样重现等,通过多媒体科技与氛围感营造,让观众化身18世纪欧洲贵族,全方位感受宫廷生活精致美学。
南山博物馆首拆大门迎敦煌国宝,在深圳夜游“敦煌”
可以夜游的还有深圳的南山博物馆。7月11日至8月29日期间,南山博物馆可以夜游时间为每周五、周六18:00-21:00(20:30停止入场),涉及延长开放的临时展览包括《瑞玉呈祥——湖北省博物馆典藏明清玉器展》(展览时间:4月30日-8月3日),《大成敦煌——敦煌文化艺术大展》(展览时间:7月26日-11月23日),《阿尔丰斯·穆夏——新艺术运动与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展览时间:8月6日-11月9日)。常设展览按常规时间开放。

南山博物馆的《大成敦煌——敦煌文化艺术大展》
南山博物馆最受关注的当属新展《大成敦煌——敦煌文化艺术大展》。7月26日,《大成敦煌——敦煌文化艺术大展》开展,当晚还能夜游“敦煌”。
作为华南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展品最丰富、文物数量最多的敦煌文化艺术大展,“大成敦煌-敦煌文化艺术大展”汇集205件套珍贵展品,包括6个复原洞窟,4件临摹彩塑,60余幅壁画临摹品,80余件套珍稀文物真迹,全方位展现敦煌文化的深邃内涵与不朽魅力。
本次大展核心亮点为六个复原洞窟,包括拥有最大彩塑交脚菩萨的275窟,被誉为“融汇多元的万神殿”的285窟,“最美飞天”的320窟,“最美涅槃佛”的158窟,“打开中世纪世界历史钥匙”的17窟和“描绘入微的千手千眼观音”的3窟。其中,第3窟和第285窟为不开放洞窟,莫高窟年代最早的第275窟更是首次实现数字化整窟输出。
据介绍,为迎接巨型珍贵展品,7月13日深夜,南山博物馆进行了自2018年开馆以来的首次大门拆卸。7月14日、15日,长达14米的莫高窟158窟涅槃佛像、3.34米高的莫高窟275窟交脚弥勒像等大型展品,经精密吊装作业缓缓入驻二楼展厅。本次进场特窟展品几乎是1:1还原。敦煌这座千年艺术宝库的大门,以震撼方式向深圳敞开。
莫高窟158窟建于中唐时期,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窟,以“最美涅槃佛”而著称。巨佛静卧于佛床之上,双目半闭,唇含笑意,深刻表现了“寂灭为乐”的涅槃境界。敦煌莫高窟艺术特色之一在于彩塑与壁画的和谐统一,158窟的释迦牟尼涅槃像题材充分体现这一特点。释迦牟尼涅槃时安详自信、坦然自若的神奇,与四周壁画充满悲哀气氛的各国王子哀悼图、十大弟子哀悼图形成强烈对比,衬托出佛的崇高、神圣、超脱的境界,增加了涅槃的感染力。

莫高窟275窟是莫高窟现存最早、开凿最早的北凉三窟之一。其建筑形制为长方形殿堂窟,窟内主尊交脚弥勒像通高达3.34米,是北凉时期塑像中最大的一尊,也是莫高窟近2400尊塑像中年代最早的塑像之一。窟内壁画内容丰富,艺术风格明显。纵观275窟雕塑和壁画,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莫高窟早期洞窟的艺术特色带有的浓厚西域色彩。敦煌有利的地理位置,使得印度艺术、西域艺术及诸佛教艺术在这里与中国传统艺术互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敦煌石窟艺术。
穿行于展厅,除了巨型珍贵展品震撼人心,还能看到精美的壁画临本,涵盖莫高窟壁画各类题材,勾勒出敦煌艺术的恢弘气象。此次展出的壁画几乎都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敦煌研究院的前辈艺术家们临摹,部分壁画至今已有六七十年的历史。这些临摹品直观反映了老一辈莫高窟临摹艺术家对壁画内容、艺术形式、风格特征的把握,和绘画造型、色彩素养等方面的能力,是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与千年壁画对话的结晶。
澳门保利美高梅博物馆开启“博物馆奇妙夜”
7月18日晚,澳门的保利美高梅博物馆开启了暑假“博物馆奇妙夜”,小孩子们化身小小考古学家,拿着放大镜,来感受“蓝色飘带——探索神秘海域 邂逅丝路遗珍展”的魅力。
据介绍,保利美高梅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放,周一至周四开放时间是11:00至19:00,周五开放时间是11:00至21:00,周六、日及公众假期开放时间是10:00至20:00。暑假期间,逢周五晚上开启“博物馆奇妙夜”,邀请亲子一起透过互动体验和趣味游戏,开启集艺术与历史的奇妙冒险之旅,包括趣味导览带您发掘展品背后的故事等,让孩子在欢乐中感受艺术魅力,于探索中发现历史乐趣。

保利美高梅博物馆的“蓝色飘带——探索神秘海域 邂逅丝路遗珍”展览
目前,保利美高梅博物馆展出的“蓝色飘带——探索神秘海域 邂逅丝路遗珍”展览,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以海洋考古为线索,展出文物及艺术品184组、228件,带领观众一起探索海上丝绸之路的过去、当下和未来。
博物馆以时间为脉络,共分为季风、文脉、交织、联结四个主题空间,分别展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影响和展望。其中,第一空间“季风”展区,以宏观视角,讲述人类从敬畏海洋、了解海洋到利用海洋并开启航海探索世界的过程;第二空间“文脉”展区,以水下考古为线索,以文物为展示重点,从考古视角勾勒出海上丝绸之路的面貌;第三空间“交织”展区,从商品贸易、开拓使者、文化遗产、移民浪潮等方面,展现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成果,全方位展示海上丝绸之路对全球文明多元汇聚的深远影响;第四空间“联结”展区,聚焦现在,展望未来,通过纪录片、摄影作品、艺术家创作等多种方式,展现海洋文化、海洋保护、海洋探索及“一带一路”等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保利美高梅博物馆的设计透过现代建筑语言赋能中国传统非遗工艺。前厅的巨型穹顶艺术装置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文化的沉淀,光影交织之间,隐喻着 “日月同辉” 的设计理念。博物馆通过藻井轨道顶结构、可移动LED屏和活动展板,成就模块化、高度灵活性的可变展览布局,创新了传统展览策展手法。其中,保利专利的OLED屏互动文物展柜不仅可以为文物提供合适的湿度和温度以及安保,还能通过OLED屏跟观众互动。观众只需点击展柜上的图标,便能看见立体效果的元青花凤穿花卉纹玉壶春瓶跃然眼前,还能转动、缩放瓶身,就像拿在手里一样。
在广州海事博物馆夜游唐朝
广州海事博物馆(本馆)也开启了夜游模式,19日晚,一辆独特造型的“航海小船”行驶在广州海事博物馆基本陈列《七海扬帆——唐宋时期的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展厅中,观众可向船长领取素烧瓶、画笔等工具,选择最喜欢的陶瓷展品,对照其花纹在素烧陶瓷瓶上DIY,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外销瓷。这是博物馆夜间举办的创意陶彩坊活动,该博物馆于2025年7月18日至8月31日每周五、周六延时开放,当日开放时间为9:00-20:00(19:30后停止入场)。

广州海事博物馆的夜间创意陶彩坊活动
目前,广州海事博物馆展出的是“去天尺五——汉唐长安韦杜家族生活特展”,将持续至10月16日。该展览以汉唐韦、杜两大家族历史变迁为脉络,通过130件文物,上百种文献,以及多媒体等展示,讲述韦、杜两大家族的兴衰沉浮。
长安韦杜,中国古代的传奇家族。汉唐时期,韦、杜家族枝繁叶茂,高门煊赫,人才辈出,是关中世家大族的代表,杜甫、杜牧、杜如晦、韦应物、韦皇后等都是出自韦、杜家族。
唐代俗语有言:“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意为韦、杜是距离“天子”最近的家族。那个时代,“氏族之美,实系于冠冕”,走仕途之路是韦杜家族子弟的不二选择。
他们入中枢、任宰相,出朝廷、理地方,忠诚报国;他们与皇室联姻,血脉合体,权力交融;他们戎马疆场,血垒军功,荣耀家族;他们醉心于文史、绘画创作,执着于人生往复的探索,硕果累累;岭南烟海之地,他们不忘圣心,家国责任在肩,勠力作为。“房谋杜断”的政治美誉,“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的人生态度,《通典》《唐六典》的济世名著等,在长盛千年的家族荣光里熠熠生辉。
展览分为月满长安、彤云涅变、帝室羽翼、人生参商、烟海岭南五大篇章,宛如五幕史诗,紧扣家族与时代脉络,生动再现历史瞬间。
博物馆还能夜宿,与真恐龙化石共眠
博物馆不仅能夜游,还能夜宿。在真恐龙化石旁搭帐篷,与“恐龙”一起共眠,你试过未?近日,多个亲子家庭在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夜宿,体验了一个趣味盎然的夜晚。
活动期间,正佳串联起正佳科学探索中心的自然科学博物馆、科学馆、天文馆、世界科学人物蜡像馆等多个场馆。参与夜宿的孩子化身“好奇科学家”“疯狂原始人”,穿梭于各个场馆之间,完成一系列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挑战任务,最后在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展厅内入眠。期间,参与者们还观看了精彩的科普秀表演,在互动中学习科学知识。
活动最受喜爱的环节,莫过于在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恐龙展厅内夜宿。亲子家庭将帐篷搭建在恐龙化石骨架旁,从帐篷的小窗外就能看到亿万年前的恐龙,这种与展品“零距离”的住宿场景,让孩子们兴奋不已。“早上睁开眼睛,就看到帐篷外的恐龙化石,感觉自己穿越了时空。”一位孩子兴奋道。
起床之后,亲子家庭在恐龙之家做起了起床瑜伽,而后化身为清修师,清修约5亿年前的三叶虫化石。带着小孩子来参加夜宿的陈先生说,“活动设计十分有意义,孩子也在这期间结交了新朋友,希望这个活动能一直举办下去。”此次活动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的参观模式,让参与者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沉浸式体验科学、自然的魅力,也为参与的亲子家庭提供了深度的亲子体验。

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夜宿
据介绍,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由于位于商场,闭馆时间与商场同步,可以将常规开放时间延长到每日22:00。近年来博物馆也陆续推出“夜光博物馆”“梅杜莎(角龙)睡衣派对”“神奇动物奇妙夜”“烛光音乐会”等活动,丰富了观众的夜间体验。目前,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的新一期夜宿活动在报名中,本期将增加户外直观月亮星河活动,在户外架专业望远镜观星。
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是广东首家自然科学类国家二级博物馆,展出梅杜莎角龙化石(国内唯一收藏)等近千件藏品及40余项互动装,还有恐龙主题展厅“恐龙之家”,让广州有了一个趣味盎然的“恐龙世界”。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许晓蕾 实习生温欣
受访博物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