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吸引人才工作纷纷亮出新招,在积极吸引高层次人才进驻当地的同时,强化人才政策的产业发展带动效应。比如,黑龙江省最新出台的《新时代龙江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规定》提出,重点引进专业方向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或本省“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需要,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或能够在本省落地转化应用创新成果的高层次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促进产业兴旺发展,是当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近年来,各地围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在教育培养、使用发展、评价激励等方面接连出台系列政策,促进高层次人才快速成长,吸引大量人才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逐年提升。比如,多地推出的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等措施,有效激发科研人才创新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再如,一些省份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加强区域人才交流合作,优化人才资源配置,让各地产业发展都能获得相应人才支撑。
也要看到,以高层次人才推动产业发展还面临一些难题。一方面,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短缺,难以满足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吸纳人才的产业和企业载体不足,产业发展层次难以提供足够有吸引力的职业发展空间和薪酬待遇。此外,人才交流合作还存在体制机制障碍,新兴产业“产学研用”仍有堵点。
人才工作需久久为功,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同时,结合各地实践,可注重加强产教融合,提升产业层次,提供全产业链服务,以才促产,以产兴才。如在深化产教融合方面,可注重构建广泛的校企联盟,按照产业需求培养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等“高精尖缺”创新人才。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有助于整合人才资源,促进人才在各环节协同合作,充分发挥人才整体效能。可完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服务,构建贯通式人才培养与产业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与高校、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形成从人才需求到培养再到使用的无缝衔接,以及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应用再到产业化的完整链条。目前,已有许多企业依托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此外,在注重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服务,构建跨领域、跨学科协同攻关体系的同时,还可鼓励不同领域科研人员加强交流合作,打破产业链上下游及行业间的信息壁垒,促进创新资源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通过建立产业创新联盟等形式,让人才能够在协同创新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难题。(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马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