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周眉项目部:“夜间小课堂”点燃学习引擎 赋能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时间:2025-07-24 10:59:00

本报讯(通讯员 王磊)夜幕降临,当工地的喧嚣渐息,鄠周眉项目部的会议室却灯火通明,每周三节雷打不动的“夜间小课堂”已成为项目全员自我提升的“加油站”和团队凝聚的“粘合剂”。项目开工以来,团队创新打造“人人当讲师,技能共提升”的学习平台,有效激发学习热情,促进知识共享与经验互通,为项目高质量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熔炉淬炼,锻造过硬专业根基。面对施工内容繁杂、作业面分散、技术挑战多的现状,“夜间小课堂”紧密对接一线需求,深度融入工程实践。聚焦挂篮施工、装配式涵洞、建筑垃圾路基填筑等关键技术难点,课堂内容如同量身定制的“解题宝典”。技术骨干倾囊相授实战案例与操作诀窍,青年员工积极提问碰撞创新火花。深入浅出地讲解与互动,显著提升了管理人员对施工流程、技术规范的理解深度,为工程高效推进和精细化管理筑牢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基石固本,筑牢安全质量防线。安全与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课堂聚焦桥梁、路基施工中的安全质量管理痛点,结合真实事故案例,深入剖析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隐患的识别与防范策略。尤其在桥梁架设施工等关键环节专题中,系统梳理工艺,精准解读要点,围绕安装、使用、拆除等核心环节深入讲解。源自亲身经历的案例剖析,让“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理念刻骨铭心。这种沉浸式、互动式学习,不仅提升了全员的安全质量意识和技能,更在交流中增进了理解与信任,营造出人人讲安全、事事重质量、团结协作的浓厚氛围。

纽带联结,催化跨界融合共享。课堂超越知识传递,构建起开放高效的跨领域交流平台。不同部门、专业的员工汇聚一堂,共解施工“疑难杂症”,畅谈工作“金点子”。大家紧密结合项目实际,在材料采购、设备租赁、施工调度、项目管理等方面提出大量降本增效建议,有效助力管理优化。员工主动展示专长,分享无人机操作技巧并成功应用于安全巡查,显著提升监控效率。思想的交融碰撞,催生了显著的协同效应。

引擎驱动,激发创新实践突破。学习成果最终转化为创新动力。通过课堂持续浸润,项目积极引入行业前沿理念与技术。路基无人智能压实、轻质材料高效分拣、高精度3D平地机找平等先进工艺应用,为路基填筑质量提供科技支撑;超声波桩基检测、桩头环切工艺推广,显著提升桥梁关键指标合格率。尤为突出的是,团队基于学习探索自主研发的“变截面连续箱梁悬臂挂篮施工智能化喷淋养护技术”,已成功获得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这些源自学习、成于实践的创新成果,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质量与经济效益,赢得业主高度赞誉。

机制保障,成效显著未来可期。为激发活力、保障质量,项目部建立了科学评价机制,课后听众依据内容实用性、专业性、互动效果用手机APP进行综合评分,每月评选“最佳讲师”,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已有70名员工登台授课。这一实践成功打破了部门与专业壁垒,拓宽了员工知识视野,锤炼出一支“一专多能、创新进取”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下一步,项目部将以“夜间小课堂”为载体,丰富形式内容,邀请专家线上解读大数据、物联网、BIM等前沿技术与管理的融合应用;组织观摩优秀标杆,汲取先进经验与技术。着力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优化流程、提升效益的实际效能,为项目高质量建设注入智慧活力,为公司锻造高素质队伍、夯实长远发展根基提供强劲支撑。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