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评论:跨省“取经” 探寻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时间:2025-09-09 16:33:00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卢鼎 评论员 李小娟)在我国广袤的教育版图上,一些县域学校的创新实践正熠熠生辉。湖南省石门县和桃源县的多所学校,通过特色办学与质量提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育成就。这些案例不仅重塑了当地教育生态,也为荆州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石门一中推行“全平行分班”模式,坚持不设重点班、实验班,以实际行动促进教育起点公平。作为一所山区县中,它让每一名学生平等享有优质教育资源。2025年高考,该校成绩令人瞩目:约1200人参考,600分以上达293人,占比24.4%;本科上线率高达99%,特殊类上线率达到95%。更值得关注的是,有11人被清华、北大录取,这些学生分布在7个不同班级,充分体现了学校教学水平的整体性跃升。

湘佳永兴学校则以手风琴艺术教育为特色,为山区孩子插上了艺术与自信的翅膀。学校采用“普及+特色”的双轨育人模式:在确保人人都会手风琴的同时,对有天赋的学生进行专业训练。该校不仅建设了专业手风琴教室,还将企业捐赠用于购置乐器。手风琴项目不仅在学校内部取得了显著的美育成效,还带动周边7所乡村学校共同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区域性艺术教育生态。

桃源县的教育均衡实践同样值得关注。该县推行“高中招生指标全分配”制度,按学校规模、师资水平等分配指标,保障偏远、薄弱学校的生源,避免了“掐尖招生”。改革后,多所农村高中本科上线率从30%左右大幅提升至70%以上,呈现出普职协调、城乡共进的良好发展格局。

桃源一中提出“五好”育人理念:思想好、吃好、睡好、锻炼好、教师表现好,最终实现“学习好”。学校保障学生充足休息与体育锻炼时间,从不占用体育课,尤其是高三年级。这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创造了亮眼的高考成绩,高分层人数处于地区较高水平。

这些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也颇具特色。石门一中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实行量化考核,将教学实绩与绩效工资、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学校拥有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等多层次人才,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团队。湘佳永兴学校则通过“高校专家+公益导师+校本教师”模式,聘请全国知名手风琴专家指导教学,提升师资专业水平。

目前,荆州教育数字化已有一定基础。“荆州智慧教育云平台开创智慧教研新格局”案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多项教育数字化创新成果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展示。然而,与石门、桃源等地的教育创新实践相比,荆州在教育公平、特色办学、五育并举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县域教育整体发展方面,还需进一步推进系统性创新。

湖南石门、桃源等县域名校的实践表明,教育可以通过特色办学和制度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从平行分班到手风琴教育,从招生改革到五育并举,这些学校创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办学经验。荆州教育已具备较好基础,智慧教育建设成效显著,更应主动学习、融会贯通。

借鉴他山之石,荆州应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重点在教育公平、特色发展、数字化转型和五育并举等方面寻求突破。可学习石门一中的平行分班模式,探索更公平的分校策略;可吸收湘佳永兴学校的特色课程开发经验,培育本土特色教育项目;可借鉴桃源县教育均衡改革和育人理念等成功做法,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不仅需要教育部门的持续努力,更需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推动荆州教育走向更高质量、更具内涵的新阶段。

编辑: 袁超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