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楠|刀锋镌刻历史,黑白铸就英魂——黑白木刻版画作品《英雄·英雄》创作札记

时间:2025-08-28 09:30:00

编者按: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主办,江苏大剧院艺术基金会、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版画院、扬子晚报、江南时报社、江苏艺术中心、江苏大剧院、北京春秋版画博物馆共同承办的“伟大的胜利版画文献展”将于9月在江苏大剧院开幕。展览通过“刀锋下的烽火”“穿透硝烟的明灯”“黑白刀痕的记忆”三部分,以深刻的思想内涵、珍贵的历史史料与经典的艺术精品,为这一重要纪念时刻献上一部版画艺术文献“史诗”。

展览特邀当代版画艺术家展出其创作的30幅抗战主题版画,以精湛艺术升华历史人物与事件的精神内涵。版画家们在创作过程中以文字记录心得,也永久记录下一幅优秀版画的诞生过程。

刀锋镌刻历史,黑白铸就英魂

——黑白木刻版画作品《英雄·英雄》创作札记

□ 谭浩楠

《英雄·英雄》 100cm×130cm 黑白木刻 谭浩楠 作


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时,我随河北画院组织的写生团队深入太行山采风。太行山曾是八路军浴血奋战的主战场之一,我们沿着先辈的足迹,走访了抗战遗址、红色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等地。为了塑造真实的八路军战士形象,我查阅了大量历史照片,研究了大量抗战史料,并聆听老兵讲述当年的战斗场景,确保人物服饰等细节符合历史真实,使作品超越单纯的纪实性,升华为一种精神图腾。

黑白木刻版画作品《英雄·英雄》最终聚焦于一位负伤但目光坚定的八路军战士形象。作品采用两幅并置的构图方式,展示不同状态的英雄形象。背景则用大面积的黑色与留白形成强烈对比,象征光明与黑暗的搏斗。这种极简的语言,恰恰最能表达抗战精神的纯粹与崇高。

这幅作品不仅是对抗战英烈的崇高致敬,也是对民族精神的艺术凝练,以最质朴的版画语言,传递出最震撼人心的力量。

作品体现了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一、对抗战精神的传承。

黑白木刻是抗战时期最具战斗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古元、彦涵等前辈曾以此创作了大量经典作品。《英雄·英雄》既是对这一传统的延续,也是在当代语境下的重新诠释。《英雄·英雄》的纯粹性使作品摒弃了多余的修饰,直指精神内核。战士的形象象征着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的坚韧不屈,而木刻本身的“刀痕”则隐喻着抗争的痕迹,正如抗战历史在民族记忆中的深刻烙印。

二、对抗战英烈的永恒纪念。

《英雄·英雄》不仅是对个体战士的刻画,更是对千千万万为民族解放而牺牲的英雄的集体缅怀。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时刻,这幅作品以艺术的方式提醒人们: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三、民族精神的视觉凝练。

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英雄的形象容易被娱乐化或符号化。而《英雄·英雄》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战士,让观者感受到历史的重量,而非空洞的赞颂。在当代艺术多元发展的背景下,回归黑白木刻这一传统媒介,既是对抗战时期版画艺术的致敬,也是对当下艺术创作的反思。它提醒我们,艺术不应仅停留于形式创新,更应承载历史责任,传递民族精神。

《英雄·英雄》以最朴素的艺术语言,镌刻了最深沉的历史记忆。它不仅是黑白木刻技艺的展现,而且是民族精神的永恒丰碑。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今天,这幅作品再次以无声的力量,唤醒人们对历史的敬畏,对英雄的缅怀,对和平的珍视。正如木刻的刀痕永不褪色,英雄的精神也将永远铭刻在民族的集体记忆之中。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促会版画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员,中国文促会版画院副秘书长,河北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画院版画院秘书长)